慢性肾脏病(CKD)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性改变,可持续数月或数年。据估计,全球有超过4.9亿的患者患有慢性肾脏疾病,在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中位列第14,已成为公共健康资源的沉重负担。来自GBD的研究提示,过去十年发达国家的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已经快速增长到19.6%;基于全球85%的人群生活在贫穷或者发展中国家,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可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,其真实的流行病学数据也很难获得,慢性肾脏病的转归及发展也知之甚少。许多研究已经表明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,两者之间呈负相关,即eGFR越低,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越高。早期肾脏病患者,尤其是低水平蛋白尿的老年人,更容易死于心血管疾病,而不是进展为终末期肾衰。因此,关注早期发现肾脏病,延缓其进展,可改善生存预后以及降低全球经济负担。现将2017年肾脏病学领域重要进展总结如下。
1、体外芯片模拟肾小球模型研发成功
足细胞很脆弱,而科学家们一直试图通过干细胞来使这种足细胞能够工程化。哈佛大学威斯研究所实现了这一突破。该项研究成果于2017年5月10号,发表在全球顶级生物医学杂志《Nature》的子刊-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》上。Donald Ingber 博士团队将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(iPS)分化成了成熟的足细胞,并且有效率可以超过 90%。成熟的工程化的足细胞是肾小球芯片的重要前提。
研究的第一作者 Samira Musah 表示,“我们的方法不仅使用了指导胚胎肾发育的可溶性因子,而且采用细胞外基质组分更利于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,这些组分在肾小球血液分离的膜上和泌尿系统中也含有,我们更加近似地模仿了足细胞被诱导和成熟的自然环境。”研究人员成功地在微流体控制芯片上诱导了干细胞的分化过程。运用干细胞分化出的肾小球来研究肾脏疾病的机制,替代动物模型,从而用于治疗方案的开发,甚至有望用于相关疾病的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。
|